葛白水
中國,五千年燦爛文明孕育、滋養(yǎng)的國度。翻讀她厚重的歷史,似乎每一頁,都在求索與抗爭、奮斗與崛起的交織輝映中堅韌前行,磅礴不息。有人曾盛贊:凝視中國,如同欣賞一幅精心創(chuàng)作的畫卷,無論局部還是整體,總有著升騰不屈的氣勢。而這升騰不屈的氣勢背后,是馳而不息的奮斗,是優(yōu)良傳承的作風,是代代相傳的復興夢。
從古至今,作風與家風、廉政都緊密相連,干部作風、家風、黨風,密切聯(lián)系相互影響。《禮記·大學》中說過:“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”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,好的家風,影響著家庭成員的精神、品德及行為,有利于家庭成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。
家庭是社會的細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。良好的家風,是孟母三遷體現(xiàn)出的求知向上之志,是孔鯉過庭展現(xiàn)出的尊師重道之心,是岳母刺字表現(xiàn)出的精忠報國之情。巍巍中華,良好家風一脈相承,燭照著每個人的心靈世界。諸葛亮在《誡子書》中說:“靜以修身,儉以養(yǎng)德。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。這雖然是他教育自己兒子的幾句話,但從這幾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很重視家風建設,認識到了家風的重要性。古人尚能有如此認識,何況今天的我們呢?
在中華文化傳統(tǒng)中,“家”具有獨特的地位,所謂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,從個人到國家,“家”是最重要的精神紐帶。“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”,有什么樣的家風,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(tài)、價值追求。注重家庭教育,形成廉潔的家風,強化親情助廉措施,讓家人當好官員的“守門員”。不良的家風,如同鮮花掩映的陷阱;錯位的親情,好像溫柔軟滑的絞繩。對領導干部而言,家風正,則作風淳,就能為廉潔奉公提供精神支撐;相反,家風不正、家教不嚴,家屬親屬相互影響、惡性循環(huán),最終會突破法治的底線、走向腐敗的深淵。
家庭、社會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相關的。沒有好的家庭就不會有好的家風;沒有好的家風就沒有好的社會風氣;沒有好的社會風氣就不會有一個國家的強盛。所以說家風至關重要,它直接關系著國家和社會的存亡問題。家風和國風是相互的,家風正則國風正,國風正則家風亦正。
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。黨員干部要抓好家風建設,除了要樹立正確權力觀,從嚴管好家人外,也要織密制度規(guī)定,三管齊下方能樹好家風,筑牢干部從政的“防火墻”。古人云:“治人者必先自治,責人者必先自責,成人者必先自成。”在家庭中,父母是兒女的老師,領導干部自身是家人的榜樣,而要當好這個老師和榜樣,既要重言教,更要重身教,領導干部只有身端影正,以身作則,模范帶頭,其言行對家人才有說服力和感召力,為樹立良好的家風奠定堅實基礎。同時,只有領導干部帶頭樹立良好家風,才能帶動廣大黨員干部搞好家風,進而促進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。反之,則會成為腐敗現(xiàn)象滋生蔓延的重要驅動力。因此,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帶頭率先垂范,堅持以身作則,自覺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(jiān)督,時時刻刻不忘廉潔,事事處處保持廉潔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家人模范遵守黨紀國法,模范樹立良好家風。
樹立廉潔家風,需要靠家庭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。一方面,對待名利要有正確的態(tài)度,要銘記名利是一把雙刃劍,正確對待就是一種動力,過分追求就是一把枷鎖,干部家屬在名利面前能否持淡泊之心、超脫之懷,將影響著領導干部的思想境界。另一方面,要銘記“一人不廉,全家不圓”的道理,常吹家庭“廉政風”,常念家庭“廉政經(jīng)”,常算家庭“廉政賬”,在廉潔上做到相互教育、相互影響、相互監(jiān)督。只有家庭全體成員共同攜手,家風才會正,家門才把得好,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長,家庭平安幸福。
樹立廉潔家風,這既是對中華美德的傳承,也是對時代要求的呼應。領導干部要重視廉潔家風建設,筑牢“家庭防線”,使家庭成為遠離腐敗、幸福和諧的溫馨港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