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寧市大通縣委、縣政府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,始終將教育擺到全縣經濟社會優(yōu)先發(fā)展的位置,將義務教育擺到教育事業(yè)的重中之重,將均衡發(fā)展列為義務教育的戰(zhàn)略性任務,緊緊圍繞“幸福大通·教育均衡”主題,強化政府行為,增加教育投入,優(yōu)化資源配置,保障教育公平,辦好每所學校,教好每位學生,實現了全縣適齡兒童少年從“普九”有學上到“均衡發(fā)展”上好學的優(yōu)美嬗變。
精心構建 長效工作機制
大通縣委、縣政府堅持改善民生從教育突破、發(fā)展教育從均衡抓起,以前瞻性眼光對義務教育均衡發(fā)展工作謀篇布局,力促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、實現新跨越。2013年以來,在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(fā)展中全面建立了層層推進工作、聯(lián)點包片督導、工作成效點評、業(yè)務培訓提升、責任落實問責、標桿選樹引領、宣傳教育工作“七項機制”,總體規(guī)劃,城鄉(xiāng)統(tǒng)籌,分類指導,分步實施,構建了政府主導、部門協(xié)作、學校承載的長效工作機制,形成了統(tǒng)籌推進的工作合力,夯實了均衡發(fā)展的組織保障。

圖片來源:西寧晚報
多措并舉 提高保障水平
以實現教育經費“三個增長”為目標,縣政府堅持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,確保教育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,確保生均教育事業(yè)費逐步增長,確保按規(guī)定足額征收教育費附加,確保土地出讓收益中按10%計提教育資金,確保農村稅費改革財政新增轉移支付資金,補撥2014年教育經費2100萬元,實現了近三年教育經費的“三個增長”。
2016年,預算內小學教育事業(yè)費生均為8653元、教育事業(yè)費中的生均公用經費為1875元,分別比上年增長5.03%、1.75%;預算內初中教育事業(yè)費生均為12532元、教育事業(yè)費中的生均公用經費為2665元,分別比上年增長5.87%、1.59%;教育費附加應征、實征均為1079萬元,用于教育1331萬元;土地出讓收益中實際計提教育資金1253萬元,撥付教育使用1253萬元;下達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052萬元,用于義務教育的資金為530萬元,占新增轉移支付資金的25.8%。
實施項目 改善辦學條件
以農村薄弱學校改造為重點,三年來,全縣共投資3.57億元、實施教育建設項目156項,新建學校1所,改擴建學校90所,新增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93489平方米,新增體育運動場館面積7343平方米,新增實驗室89間,新增功能室46間,消除全縣中小學D級危房20097平方米,95所中小學校和教學點配備了校園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;不斷加快學校“三通兩平臺”建設,全面完成了2014年青海省標準化學校信息化建設項目,建成計算機教室116個,安裝計算機6430臺,班班通教室1293個,配備語音設備305臺,積極開發(fā)農村數字化教學資源,為農村學校師生利用網絡環(huán)境開展教研搭建了平臺。
對癥下藥 補齊工作短板
面對均衡發(fā)展工作中存在的共性、個性問題,大通縣定方案、限時查擺抓整改。針對東峽民族學校等8所學校校舍陳舊、功能室不足的問題,今年大通縣政府投入資金789萬元,全面開展了陳舊校舍改造工作;針對部分學校教學儀器設備、圖書不達標的問題,投入資金618萬元進行集中采購配置;針對城鎮(zhèn)大班額問題,今年對縣城2所學校進行布局調整,投資1.6億元的朔山高級中學9月投入運行,新增學位2550個;針對少數學校學生流失或季節(jié)性輟學的問題,實行“控輟保學”“雙線”“四包”責任制,做到“易輟生”底數清、情況明。2016年,全縣小學輟學率0.07%,初中輟學率1.18%。

圖片來源:西寧晚報
科學合理 配置教師資源
以建設學校 “兩支隊伍”為抓手,健全學校校長、教師交流培訓制度,建立完善多種形式人才引入機制,建立城鎮(zhèn)學校校長、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任職任教機制,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教師在職稱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,促進了區(qū)域、校際間的師資均衡配備。2016年交流學校正職領導18名、副職領導17名,抽調37名教師開展輪崗交流工作,開展了3期、32人次的管理干部赴遼寧北鎮(zhèn)高中掛職培訓和教師跟崗學習。
三年來,靈活采取“走出去”、“請進來”、發(fā)揮名師名校長和教學能手作用、現代信息技術遠程教育平臺等方式,共選派11645名校長和教師到省內外培訓,支出培訓經費1003.12萬元,占全縣中小學公用經費的5.4%;累計招聘教師138名,招聘特崗教師93名,免費師范生50名,從縣外選調46名在職在編教師,有效解決了教師缺編、結構性缺編問題。
塑造內涵 提高教育質量
以素質教育為導向,積極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,全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(fā)展和生動活潑主動發(fā)展。堅持育人為本、德育為先,加強德育隊伍建設,創(chuàng)新德育工作方法,豐富德育工作載體,通過開展富有成效的班團隊活動、國旗下講話、“三愛三節(jié)”、“中華經典誦讀”等德育主題教育活動,不斷增強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; 堅持以“實效教研發(fā)展學校,研訓一體提升教師,研學促教成長學生”,利用學科教學現場觀摩會、優(yōu)秀教育人才送課下校、教學案例研討等活動,加大對鄉(xiāng)村薄弱學科的教研工作指導;堅持特色教學工作,開發(fā)實施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“體育、藝術2+1”項目,依托少年宮、第二課堂和社團建設,共開發(fā)實施藝術特色項目20多項;堅持全面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,落實“三操一課一活動”,所有中小學落實了每天1小時陽光體育鍛煉。學校內涵塑造工作顯著促進了各階段學生整體綜合素養(yǎng)的提升,2016年大通縣高考上線率99.9%,重本率35%,20名考生進入全省前50名,總分600分以上的考生有30名;12名考生被清華、北大錄取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強化管理 規(guī)范辦學行為
堅持依法治校,科學規(guī)范學校內部管理,加強學校招生管理,實現了學生學籍電子化管理;嚴格規(guī)范招生秩序,落實了適齡兒童少年“就近、免試入學”規(guī)定;推行后勤精細化管理模式,強化了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;公平配置公共教育資源,不斷加大向農村學校、薄弱學校適度傾斜的力度;規(guī)范財務管理,規(guī)范收費行為,杜絕了義務教育亂收費現象;嚴格執(zhí)行國家課程方案,不隨意提高教學難度,不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違教育規(guī)律的競賽和不當競爭,不占用學生法定休息時間加班加點或集體補課,不擠占體育課、藝術課、綜合社會實踐等教學時間,確保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,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(yè)負擔。

圖片來源:西寧晚報
聚焦安全 建設和諧校園
為全方位構筑學校安全工作屏障,縣政府、教育局、學校建立“三級”安全工作領導小組,層層簽訂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,實行分片包干制和一崗雙責制,重點抓好學校設施設備安全管理、安全監(jiān)控系統(tǒng)建設、食堂宿舍安全管理、學校周邊環(huán)境安全綜合治理及學校安全檔案管理等工作,每年開展各級學校安全工作專項檢查10次以上;各學校扎實開展了校園欺凌專項治理和師生防震、防火、防毒等安全管理專題培訓演練,2016年各學校開展各類演練活動300多次,做到安全常識教育常態(tài)化。
落實政策 保障教育公平
實現公平教育、“讓每個孩子在均衡發(fā)展的陽光下茁壯成長”是全縣各級政府、全體黨員干部、教育工作者不變的信念和追求,緊扣義務教育優(yōu)質均衡發(fā)展的工作定位,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惠民政策,傾心為每一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、農村留守義務教育學生、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搭建平臺。2016年,全縣義務教育鞏固率98.02%,貧困學生受資助覆蓋率100%,對10958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寄宿學生落實生活費補助1195.8萬元,落實蛋奶資金105萬元;對38221名學生落實營養(yǎng)餐資金2643.2萬元;對5802名高中貧困家庭學生發(fā)放助學金580.2萬元;在校學生享受十五年免費教育資金共計401.6萬。
義務教育均衡發(fā)展工作如春潮,在大通教育工作的沃野上播種著濃濃的綠蔭,為全面實現教育工作“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優(yōu)創(chuàng)特色、提速進位快發(fā)展”,全面建設幸福美麗新大通注入著生機與動力。2016年,全縣中小學均衡發(fā)展綜合評估指標達標率100%,校際間綜合差異系數小學0.47、初中0.3。來源:西寧晚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