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,大通縣通過完善管理機制、改革評價機制、加強隊伍建設、突出工作重點、創(chuàng)新工作載體五項舉措,有效落實并全面提升了學校德育水平。
大通縣將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、各類活動、學校管理有機結合,形成了德育全員管理新模式。建立和健全未成年人關愛幫扶機制,加大留守兒童之家、心理輔導室、衛(wèi)生室等建設力度,組織愛心媽媽、黨員教師與留守兒童、流動兒童、單親家庭孩子結對,開展關愛幫扶活動。將德育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,建立科學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,完善激勵機制;學校在招生考核范圍中納入品德操行,把德才兼?zhèn)涞膶W生吸收到示范校等優(yōu)質學校。
為擴大學校德育工作隊伍,大通縣建立了一支素質優(yōu)良、相對穩(wěn)定的由黨、政、工、團(隊)、班主任、思想政治課教師和法制副校長、校外輔導員組成的德育工作隊伍。通過舉辦德育專題講座、德育課題研究等工作,提高德育工作隊伍的素質能力。以傳、幫、帶等多種方式,加大班主任的培訓力度。同時,積極開展師德模范巡回演講、師德標兵評選等活動。
結合文明縣城創(chuàng)建活動,大通以促進學生發(fā)展為根本,著力于創(chuàng)造力、意志力、親和力、判斷力及獨立人格的培養(yǎng),實現(xiàn)德、智、體、美的良性互動。把法制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重要工作,引導中小學生學法、懂法、用法、守法,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。發(fā)揮聘請校外法制副校長、輔導員、課堂教學主渠道以及在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、法定節(jié)日和紀念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,提高法制覺悟和法律意識。
大通還將革命歷史紀念場地作為德育教育基地,并在學校創(chuàng)建以革命歷史、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名人錄等為主要內容的德育教育基地。組織共青團、少先隊開展各類主題系列教育活動,充分發(fā)揮學校廣播站、心理輔導室等常規(guī)教育媒介的作用,加強學校德育教育陣地建設。深化美德少年、雷鋒好少年等評選工作,積極選樹典型,加大宣傳力度,營造德育濃厚氛圍。